1、姚刘之争的论争方式是值得反思的,这表现在以政治批判代替文学论争,在论争中使用武断的谩骂式语言。
2、历史悲乐论的论争,是从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3、同任何社会和政治问题紧密牵连的论争一样,中西文化论争的结论是由实际生活而不是文人学士做出的。
4、“左联”时期的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和文论在中国的传播,都与期刊的译介有密切关系。
5、所以这里允许人们讨论争议、表达反对,只要能够做自己,发表自己对于阴阳人的感受而不需要感到担心可能会冒犯其他的会员。
6、两部分之间对普通名词的性质有过长期而频繁的激烈论争.
7、峥嵘,此女性格爽直可爱,论争中国“挑事精”网友痛不欲生,结果呢?
8、但其诞生之初就存在着事实认定的标准究竟应依主观的确信,还是应依客观的盖然性的激烈论争。
9、本章对于如何理解和反思李泽厚在这一时期的理论调整和发展,如何把握和评价“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理论论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0、一派坚持鲁迅、冯雪峰的立场,一派要为周扬和“国防文学”辩护,还有一派比较持中,认为当时论争双方各有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