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í dí
注音
ㄧˊ ㄉㄧˊ
近义词
蛮夷

夷狄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夷狄yí dí

  1.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2.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3. 视为夷狄

引证解释

  1. 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北方部族为 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宋•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鲁迅 《坟·论“他妈的!”》:“唐•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2.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
    唐•韩愈 《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
    唐•聂夷中 《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3. 视为夷狄

    《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
    《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

国语辞典

夷狄yí dí

  1. 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史记·卷一〇六·吴王濞传》:「母亲夷狄以疏其属。」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阴浊用事底时节夷狄陆梁,小人得志。」

    蛮夷

网络解释

夷狄

夷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dí,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有记载:“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夷狄的字义分解

  • 夷 [ yí ]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 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 华夷杂处(chǔ ㄔㄨˇ)。 3. 平,平坦,平安。 化险为夷。 4. 弄平。 夷为平地。 5. 消灭。 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 6. 等辈。 “诸将皆陛下故等夷”。 7. 古代的锄类工具。 8. 古同“怡”,喜悦。 9. 古同“痍”,创伤。 10. 姓。

  • 狄 [ dí ] 1.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2. 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3. 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4. 有力的麋鹿。 5. 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6. 姓。

夷狄造句

1、务必使四方夷狄不敢小视中国,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刘彻

2、本文认为蒙元统治者“华夷有别”与“内华夏、外夷狄”的偏见比较淡薄,对边疆少数民族较少歧视。

3、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

4、在第一次**战争及战后签约活动中,传统的“夷狄”观念对清政府的影响随处可见。

5、以犬羊以干天纪,以夷狄以乱华风,崇编发而章服是遗,紊族姓而彝伦攸理。

6、现在如果请夷狄国前来帮忙,自然是远水不解近渴,但是,如果飞鸽传书,让他们在北边动手,围魏救赵,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7、从公元七世纪后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称为“虾夷”,系夷狄之意,这是日本占统治地位的大和族的反动统治者对他们的鄙称。

8、风雷阴雨,日月交蚀,在法司中,在市薼,对夷狄,对俗子,对商贾,对**,酒醉后,夜事后,毁形异服,腋气臊臭,鼓动喧嚷,不盥手漱口。

9、尔为私情气杀老父、谋害义兄,是为丧德败行之辈;率夷狄之徒两次越过长城,高举的屠刀之下,千里为墟、苍生涂炭,是为奴颜婢膝、狼心狗行之徒。

10、王室不绝如线,夷狄不敢屠害中原者,由五伯借名之力也。

夷狄的相关词语

【夷狄】的常见问题

  1. 夷狄的拼音是什么?夷狄怎么读?

    答:夷狄的拼音是:yí dí
    点击 图标播放夷狄的发音。

  2. 夷狄是什么意思?

    答:夷狄的意思是: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3. 夷狄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夷狄的近义词是: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