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国藩在晚清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了桐城派古文理论。
2、章太炎对桐城派的评价表现出了“真”与“俗”的两面性。
3、桐城派成员之间广泛存在着“师事”或“私淑”等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这些关系是维系桐城派的重要纽带。
4、书信之往来人物多为当时桐城派名家,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
5、桐城派是清代最著名的文学流派之一。
6、由空谈变为求实,是清代学术思想的一大变迁,也是桐城派文论得以产生的重要前提。
7、桐城派古文家、翻译家林纾多次在报纸上发表公开信,批判北大毁斥伦常、诋诽孔孟。
8、桐城派古文之传,自方苞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同邑刘大櫆继之益振,传至姚鼐则集大成。
9、当时教育部长傅增湘也属桐城派,是蔡元培的后台,但他的下属、章门弟子鲁迅并不买账,讽他为“F部长”,还到处说他曾试图盗窃京师图书馆中的宋版书。
10、其极力推崇魏晋文学固然有政治上的背景,亦是为了达成对于其时笼罩文坛的桐城派古文加以彻底颠覆的功利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