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 sài

拼音
chū sài
注音
ㄔㄨ ㄙㄞˋ
词性
动词

出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出塞chū sài

  1. 古远出边塞。

    come out to border area;

引证解释

  1. 出边塞。

    《史记·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攻 梁,梁 破则 周 危矣。”
    唐•李白 《太原早秋》诗:“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清•昭槤 《啸亭杂录·蒋文肃入场》:“上閲其文喜之因改今名,遂携出塞,不数载以致大拜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六〇八年 隋炀帝 出塞巡视去年所筑 长城,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 长城。”

国语辞典

出塞chū sài

  1. 远出边塞。古称远适异国或出征外夷为「出塞」。

    《史记·卷四·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
    唐·李白〈太原早秋诗〉:「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网络解释

出塞 (王昌龄七言绝句之一)

出塞》是乐府旧题也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之一。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出塞的字义分解

  • 出 [ chū ] 1. 从里面到外面。 出访。初出茅庐。出笼。 2. 往外拿,支付。 出力。出钱。出谋画策。入不敷出。 3. 离开。 出发。出轨。出嫁。 4. 产生,生长。 出产。出品。出人才。 5. 发生。 出事。 6. 显露。 出现。出名。 7. 超过。 出色。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8. 来到。 出席。出勤。 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 出处(chù)。语出《孟子》。 10. 显得量多。 这米出饭。 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 提出问题。 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 塞 [ sāi ] 1. 堵,填满空隙。 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2.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 活塞。塞子。 塞 [ sài ] 1. 边界上险要地方。 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塞 [ sè ] 1.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 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

出塞造句

1、在正史上只有寥寥数笔的昭君出塞形成了绵延千年的文脉,历代以昭君为题材的文学创作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学现象,笔者称之为“昭君文学”。

2、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

3、昭君作为和平使者出塞以后,汉朝与匈奴之间50年左右未爆发战争,边疆地区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

4、泥水越向外掏,水越渗得急,最后挖出塞满塑料纸的暗管。

5、杜甫的《前出塞》是一首家传户诵的精品佳作。

6、还有一种与此截然相反的说法,认为王昭君出塞是因为毛延寿出于维护大汉江山的目的而精心策划的,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

7、斌君是否想的太过简单?本宫乃是和亲公主,既然已经出塞便再没回头路,否则本宫又为何要随你等漂泊无定?

8、老人伸手接过,拔出塞子闻了一下,却是眉花眼笑,道:好东西,你们终于是带来了我喜欢的猴儿酒了。

9、;而琢石象出塞四奴之形,跪其墓前,各镌姓名于胸臆,曰赵长明,曰于禄,曰刘成功,曰齐来旺。

10、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杜牧

出塞的相关词语

【出塞】的常见问题

  1. 出塞的拼音是什么?出塞怎么读?

    答:出塞的拼音是:chū sài
    点击 图标播放出塞的发音。

  2. 出塞是什么意思?

    答:出塞的意思是:远出边塞。古称远适异国,或出征外夷为「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