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过改革后的简化字基本不再使用异体字.
2、你需要使用别的字典找到对应的简化字.
3、但是,体现汉语文章形式美精髓的书法,实际上却偏爱简化字.
4、董琨表示,简化字早已有之,在元明清的小说等读本中都出现过很多简化的俗体字,民国政府1935年也公布过一个收字324个的简体字表,只是后来没有正式推行。
5、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6、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7、唐朝人就在写简化字了,你信吗?一个来自千年之前的唐朝的简体“无”字,让全国的书法专家和文物专家们深感诧异。
8、编者将文献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改为相应的简化字和正体字;对文字错衍脱漏的订正,简单的用符号标出,复杂的用文字说明。
9、专用章所刊汉字,除行名可采用宋体或各行行体字外,其他所刊汉字应为宋体并使用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
10、受泉州地区方言影响,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鼻音和边音区别不是很清楚,造成了学生写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错字别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