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é

拼音
bì xié
注音
ㄅㄧˋ ㄒㄧㄝˊ

辟邪的意思

词语解释

辟邪bì xié

  1. 避免或驱除邪祟。一般用做迷信语表示降伏妖魔鬼怪使不侵扰人的意思。

引证解释

  1. 辟邪(bì xié)

  2. 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
    颜师古 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
    《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唐•秦韬玉 《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
    闻一多 《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

  3. 古代宫中对仆役给使的称呼。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宣王 顿首流涕”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明帝 ﹞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清•方以智 《通雅·称谓》:“魏明帝 使给使辟邪召 司马懿。辟邪,给使之号,犹 汉 之丞相苍头呼为宜禄也。”

  4. 宝剑名。

    晋•崔豹 《古今注·舆服》:“吴大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5. 避除邪祟。辟邪(pì xié)

    宋•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
    明•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韦庶人 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
    清•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方伯取黄缎八尺,求书符辟邪。”

  6. 偏邪不正。闢邪(pì xié)

    《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杜预 注:“言为过谬者自应用刑罚。”
    《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

  7. 屏除邪念。

    南朝•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闢邪以律。”

  8. 驱除邪恶。

    明•吕坤 《呻吟语·谈道》:“闢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

国语辞典

辟邪bì xié

  1. 驳斥邪说。

    南朝陈·徐陵〈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辟邪以律。」

网络解释

辟邪 (汉语词语)

辟邪,即避凶,指驱除邪恶;偏邪不正;驳斥邪说。见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此外茅山道教道士佩戴的茅山玉佩和九眼天珠亦是辟邪神器。

辟邪的字义分解

  • 辟 [ bì ] 1. 君主。 复辟。 2.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 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3.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4. 古同“睥”,睥睨。 辟 [ pì ] 1. 开发建设。 开辟。 2. 驳斥,排除。 辟邪。辟谣。辟蠹。 3. 透彻。 精辟。透辟。鞭辟入里。 4. 法,刑。 大辟(古代指死刑)。

  • 邪 [ xié ] 1. 不正当,不正派。 邪恶(è)。邪念。邪说。 2.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 寒邪。风邪。 3.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 中(zhòng)邪。 4. 妖异怪诞。 邪魔。邪术。 5. 同“斜”。 邪 [ yé ] 1. 同“耶”,疑问词。

辟邪造句

1、万圣节来临,快快点亮南瓜灯,开心快乐来相拥;试试奇异化妆服,变换角色心情乐;挥挥辟邪魔法帚,烦恼尽散幸福聚。万圣节快乐。

2、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小年快乐!

3、环城鬼道上的所有大小饭店都有这东西,驱凶辟邪,招财纳福。

4、编条五彩绳戴手上,有辟邪作用。

5、长命锁一面是长命富贵的文字,一面是金鱼和莲花造型,做工很是一般,看着就是旧事寻常人家孩子带着的辟邪之物。

6、沉香亦能辟邪、造福、开运、旺气,被贵人、寺院作为镇宅、镇寺之宝。

7、温润柔和、宁折不弯、具祛疫辟邪、攘除灾祸之效。

8、渡元禅师改名换号为林远图,创立了辟邪剑法,称雄武林。

9、清明时节杨柳发芽抽绿,泰安市至今保留着清明时节插柳、折柳的习俗,人们将初春的柳条插在堂前、门口驱虫、辟邪、保佑一家人平安。

10、当时有小陪灵花圈,尸单也算是没有征求我们同意的,还有一个是盖棺罩、驱邪辟邪露、金山银山、路钱和引路幡,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征求我同意的。

辟邪的相关词语

【辟邪】的常见问题

  1. 辟邪的拼音是什么?辟邪怎么读?

    答:辟邪的拼音是:bì xié
    点击 图标播放辟邪的发音。

  2. 辟邪是什么意思?

    答:辟邪的意思是:驳斥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