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ú gǒu

拼音
chú gǒu
注音
ㄔㄨˊ ㄍㄡˇ
繁体
芻狗

刍狗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刍狗chú gǒu

  1.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刍狗结刍为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引证解释

  1.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魏源 本义:“結芻爲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
    《庄子·天运》:“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陆德明•释文引 李颐 曰:“芻狗結芻爲狗,巫祝用之。”
    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晋•刘琨。《答卢谌》诗:“如彼龜玉韞櫝毁諸。芻狗之談,其最得乎?”
    唐 李颀。《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明•唐顺之。《读东坡诗戏作》诗:“掃除 李 杜 芻狗語出入鬼神傀儡門。”
    康有为 《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之六:“雜學與夷學,視儒若芻狗。”

国语辞典

刍狗chú gǒu

  1. 古时用草编结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丢弃。后比喻轻贱无用之物。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周宣传》:「刍狗者,祭神之物。」

网络解释

刍狗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刍狗,典故名典出通行本《道德经》老子第五章郭店简本《老子》无此句。郭店简本仅有本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文义与通行本同。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们重视的祭品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

刍狗的字义分解

  • 刍 [ chú ] 1.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 刍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刍。 2. 割草。 刍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刍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刍议(同“刍言”)。 3. 草把。 刍灵(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

  • 狗 [ gǒu ] 1.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 走狗。狗彘(狗和猪)。狗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狗盗(小偷)。狗腿子。狗仗人势。狗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

刍狗造句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月无情,转千世屠枭雄。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说,自然规律没有另眼看待某一个东西,它是公平无私的对待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会遵从它们自身的规律。

3、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4、“刍狗”意为刍草狗畜,或解为缚草为狗。

5、大劫即将到来,杀生即是救命,芟夷大难,人为刍狗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故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蝼蚁,吾为皇天后土氏,愿以身化六道,以全盘古父神功德。

7、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祝福短信雨水情深。滋润天地,最爱雨水,枯木逢春快乐进门。天地不仁,万物刍狗,雨水不才一视同仁。雨后彩虹,飘逸苍穹,雨水过后祝您成功!

8、雪丝冰锦之上银勾铁画,以朱笔书了一行大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十四夜

9、深刻的哲学必然渗透着常人所认为的悲观意味,因为“天地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它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常人只是一厢情愿、出于个人喜好而主观地粉饰、美化生活及其目的。叔本华

10、天道茫茫,古道苍苍,问尽九原,可敢逆天?上苍视天下万物为刍狗,为何?因心而惧,不敢于天一战。

刍狗的相关词语

【刍狗】的常见问题

  1. 刍狗的拼音是什么?刍狗怎么读?

    答:刍狗的拼音是:chú gǒu
    点击 图标播放刍狗的发音。

  2. 刍狗是什么意思?

    答:刍狗的意思是:古时用草编结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丢弃。后比喻轻贱无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