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才高八斗,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谢灵运
2、本文共五章,前面四章分别是曹植、阮籍、陶渊明、庾信对楚辞的接受与创新的探索,最后一章是对前面分析的总结并对魏晋六朝文人对楚辞的接受有概括性地分析。
3、速度是有了,可质量就未必能跟得上,因为我不是曹植,暂时还没有他七步成诗的能力。
4、曹植自幼颖慧,年仅10多岁时,就能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
5、曹植自幼便聪颖过人,10岁的时候就能出口成诗,下笔成章,很受曹操的宠爱。
6、我们说,曹丕也不是凡人,很快就读懂了曹植的良苦用心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和私密性,佯装“深有惭色”。
7、古人做诗,那也是需要构思推敲的,象曹植那样七步成诗者,毕竟凤毛麟角,这钟文博自然不是其中一个。
8、由于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10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所以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
9、明姐姐上回请来的说书先生,讲那三国时曹植与甄宓的故事,真是绕梁三日,久久不忘。
10、究其原因,正是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饰”,被人抓住痛脚;而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扬长避短,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最终荣登太子之位。